▲關於台灣議題,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指出,中國但愿能在短時間內快速入侵台灣,且要在可袭取的代價下。(圖/路透社)
文/中央社記者石秀娟華盛頓18日專電
好意思國國防部今天公布2024年中國軍力報告。國防官員說,中國侵台目標是在可袭取的代價下快速完成入侵,自若軍现在還作念不到。中國有许多脆弱性,举例动力問題,還沒有解決有盘算。
好意思國國防部長奧斯汀(Lloyd Austin)旧岁首說,中國對台發動攻擊並非山水相连,也非不成幸免。國防部今天公布最新的中國軍力報告,也對台海情勢維捏同樣的評估。國防官員強調,「我們嚇阻(中國)的力量真實且強大」。
華府智庫「戰略暨國際参谋中心」(CSIS)今天就這份報告舉行研討會。
關於台灣議題,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(Ely Ratner)指出,中國但愿能在短時間內快速入侵台灣,且要在可袭取的代價下。中國努力朝這個标的邁進,然则现在仍作念不到,自若軍在後勤與捏續作戰智商方面有许多問題。
瑞特納特別提到动力脆弱性的問題,中國對此尚無解決有盘算。報告指出,在捏久的軍事衝突中,中國可能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如何滿足國內對石油和自然氣的需求。若是衝突波及海上封鎖,中國將被切斷大部分石油和自然氣的進口來源。
日本av女优瑞特納說,即使中國正在現代化並增強本身智商,在许多方面,好意思國也正採取行動,加劇中國本来就有的脆弱性問題,對中國的嚇阻力量「真實且強大」。他也說,要維捏嚇阻力,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。
根據這份報告,中國有7成动力需求來自進口,3成由國內自產,為因應西太平洋發生捏久衝突導致动力供應中斷,中國不斷擴大戰略和商業原油儲存智商,目標是儲備90天的原油進口量。现在的儲存容量約為7億桶,相當於約62天的原油進口量。
報告指出,中國动力進口主要經由南海和馬六甲海峽(Malacca Strait)的海上航線。儘管中國勤勉动力供應多元化,但至少未來10年主要仍依賴來自非洲和中東的石油和自然氣進口。亦即仍需仰賴同樣的海上航線。
出席研討會的國防部利用中國、台灣及蒙古事務的副助理部長蔡斯(Michael Chase)指出,旧年捏續觀察到自若軍對台的恐嚇或脅迫行為。共機跨過海峽中線成為常態,一年達數百次,而不僅是針對特定事件的少數行動。
蔡斯說,這默示,一些長期以來的規範迟缓被侵蝕,讓东谈主感到擔憂。
報告引述台灣國防部的數據顯示,2023年共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的次數是1641次,較2022年的1733次低,但有712次卓绝海峽中線,前一年為552次。
此外,這份報告提到,中國使用核力量的方針包括「不率先使用」(No First Use)策略,即「不率先使用核火器」策略。但若是台海的常規軍事失敗,嚴重威脅到中共政權活命時,北京可能會考慮使用核火器。
出席研討會旁聽的前立委、哈德遜参谋所(Hudson Institute)資深参谋員許毓仁說,中國對台軍演趨向多樣化、規模與突發性與以往不同,運用东谈主工聪惠、間諜衛星、海底無东谈主探測船等技術五月色婷婷,這是報告較沒有關注到的層面。(編輯:周永捷)